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潘剑玲(精确检索)
作者:代万安(精确检索)
作者:尚占环(精确检索)
作者:郭瑞英(精确检索)
2条记录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作为全球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农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来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获得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的秸秆还田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刺激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矿化的秸秆组分能促进土壤氮循环和矿化,提高氮素有效性。秸秆还田能够促使集约化高氮输入的农田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碳氮比例,减少氮素淋洗损失,改善土壤结构板结和连作障碍等现象。目前我国农田秸秆还田率不足50%,与欧美国家高达90%多的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加强我国秸秆还田率能够逐渐改变我国耕地土壤存在的有机质含量和品质下降、氮素损失严重等现象。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还田对有机质及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结合长期监测试验,以及多种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展适合当地秸秆还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质 氮素有效性 碳氮比 土壤质量 可持续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高原日光温室菜地土壤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西藏拉萨地区选取的草地、农田为对照,测定并比较日光温室土壤碳、氮矿化特征,揭示草地和粮田转变为日光温室菜地后土壤矿化演变过程,为西藏高原设施菜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草地、农田、1年温室、5年温室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前期(0~7 d)日均矿化量最快,且草地土壤显著高于农田和5年温室土壤(P<0.05),温室土壤间无差异(P>0.05);在培养28 d后,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的CO2-C累积量高于草地,草地高于1年温室和5年温室,但不同类型土壤碳矿化释放的CO2-C累积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是草地、农田还是温室,4种土壤氮矿化都主要发生在培养的前期(0~3 d),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氮素转化以氮素的固定为主;至培养结束时,草地、农田、1年温室、5年温室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为培养0 d的29.04%、75.94%、66.86%、65.70%,说明草地土壤氮素矿化能力较农田和温室强,而温室土壤氮素矿化能力随着温室利用年限的延长而不显著升高,农田氮矿化能力最弱。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氮矿化能力因土壤类型而异但矿化过程不因土壤类型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 高寒地区 草地 农田 温室蔬菜地 碳氮矿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